当前位置:首页 >  滚动

淮海路上的“红玫瑰”又回来了!

时间:2023-10-26 18:06:33    来源:东方网   阅读量:16643次   

位于淮海路上的红玫瑰美发厅保留传统服务特色,历史悠久,是沪上为数不多的老牌国营理发店。

最近,经过重新装修之后的“红玫瑰”又回来了。那么,老店新开的“红玫瑰”有什么变化?“红玫瑰”为何能受到老客人的青睐。本期《上海会客厅》节目,我们跟着上海市民“玫瑰公主”去这家重新开业的“红玫瑰”体验了一番。

“红玫瑰”重新开业,老客人赶来体验服务

据工作人员介绍,“红玫瑰”是今年10月8日重新开业的。在保持老店原有的风格基础上,“红玫瑰”对局部进行升级改造,特别是顶部,增加了一个紫色的光带。走进店,让人感受到一股典雅而不失浪漫的海派风格。

记者注意到,除了服务价格有所调整,这家老牌美发店最主要的变化还包括了店名,从之前的“红玫瑰美容院”改回最初的“红玫瑰美发厅”。

一位工作人员对此解释,店名改回美发厅是基于目前的服务项目聚焦理发项目。而在老客人看来,美发厅的名字显然更有亲切感,拉近了顾客与“红玫瑰”的距离。

重新开业的“红玫瑰美发厅”

店内增加了一个紫色的光带

得知“红玫瑰”重新开业的消息,不少老客人纷纷赶来。作为爱美女性,市民“玫瑰公主”听说“红玫瑰”重新开张了,特地前往体验一番,她当天选了女宾洗吹项目。

当坐在镜子前,洗头发的姑娘站在身后,手掌上挤一点洗发水,左手拿着一小瓶水,挤一些水稀释洗头膏,右手顺势将洗头膏打圈于头顶,打出泡沫……那种久远的感受又回来了!

市民“玫瑰公主”在“红玫瑰”体验洗吹项目

一位老先生从国外刚回来就来到“红玫瑰”,他告诉记者,自己每次回沪都要来这里理发。在洗头时,老先生和服务员说“我四十多年前就来这里了。”剪头时,他与师傅用上海话互动不断:“不要分,往后头”“搿搭削薄一点伐?”“侬头发有点卷额?”。

一位腿不好的阿姨坐着残疾车来了,师傅看到了上前迎进门,理发结束之后又亲自送出门,师傅告诉记者:“这位客人服务了三十几年了,我非常熟悉。”

又一位老客人来了,在她落座之后,师傅上前与老客人一番交流:“茶要吃伐?”“倒一杯温水即可”“好的”。

对于“红玫瑰”这样的国营美发厅,“玫瑰公主”还是蛮熟悉的,“红玫瑰离家有点距离,我去过两次,都是路过,恰好晚上有活动或饭局,就顺便进去洗吹造型。在这样的老店,洗头还是很舒服的,那种洗发水的味道跟当时发廊使用的也不一样,洗了很舒服的。吹头发的老师傅大多有点年纪,男女都有,操着一口扬州口音的普通话,吹好头发后都会拿个镜子让你看后面的头发造型。一般来说,老的理发店从客人进门,就会有前台服务给你安排好师傅,像一些经常来的老客人都会有自己熟悉的师傅和服务员,会聊聊家常,这就是老店给顾客像家人一样互通的感觉。”

专家调查:“红玫瑰”的前世今生

作为一家老牌美发店,“红玫瑰”的前世今生是怎样的呢?除了淮海路这家美发店,上海还有过其他的“红玫瑰”吗?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三级调研员、《方志上海微故事》主编沈思睿近日对“红玫瑰”的相关历史情况做了一番梳理调查。

“红玫瑰”作为美发美容业的商号名称最早见于《申报》1928年4月16日的“红玫瑰广告男女修容室已正式开业”广告,看内容以美容、美发为主。但地址是老靶子路北四川路口,也就是今天的武进路四川北路口。

《申报》1928年4月16日的“红玫瑰广告男女修容室已正式开业”广告

此外,在上海老报纸《时事新报》1935年2月28日刊发的社会新闻中提到“红玫瑰理发店”,还出现了店主名字,姓王为扬州人,但理发店地址是马浪路191号,也就是今天的马当路。这两家店与今天徐汇区的“红玫瑰”是否有联系,需要专家学者去查一下来龙去脉了。

按1997年出版的《徐汇区志》中的“1990年徐汇区名特商店分布一览表”记载(见下图),红玫瑰美发厅开业时间为1936年4月,当时名为“庚新理发店”。

红玫瑰美发厅开业时间为1936年4月

又据2011年出版的《徐汇区志》(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)记载,该店原址在常熟路恩派亚大楼(现淮海大楼,淮海中路1326号)的楼下,一开间门面。从1947年的老上海百业指南行号图当中(见下图)可以看到,“红玫瑰”当时因地处闹市,生意兴隆。

1947年老上海百业指南行号图中“红玫瑰理发店”,当时的门牌号是常熟路165号

1962年上映的上海电影制片厂王丹凤主演的电影 《女理发师》就是在“红玫瑰”店堂内拍摄的。文革时期,“红玫瑰”曾改名为庆新理发店。1983年搬至现址淮海中路1352 号,改名为红玫瑰美发厅(特级)。

王丹凤主演的电影 《女理发师》在红玫瑰拍摄

1997年,“红玫瑰”进行改扩建装修,营业面积由70平方米扩大到500多平方米,开设男女理发、烫发,增设美容部、贵宾室,引进多种国外现今美发美容设备,在上海同行中享有较高声誉。

另据2006年出版的《上海饮食服务业志》记载,红玫瑰在1946年上海市理发商业同业公会统计中就被列为“特级店”。上海解放初期的1950年、1957年都被列入“特级店”。1993年全市共有“特级店”38家,其中徐汇三家,分别是特一级的红玫瑰美发厅、紫罗兰美发厅以及特二级的明星美发厅。

2000年左右的红玫瑰美容院

对于红玫瑰美发厅的“特级”,SMG五星体育首席编辑周力曾经对做过一番调查,他用足球联赛来类比当时上海美容美发店的级别,“上海人对‘顶上风光’如此看重,相应的,高级美发厅也多。‘红玫瑰’虽然也如不少人说的属于‘大人家’,但在传统上仍算不上顶级。1993年上海曾公布‘特级理发店’名单,名列‘超特级’的有黄浦区的新新、华安,静安区的南京和卢湾区的沪江,这四家美容院在当时享有更高的荣誉,用足球来类比,相当于‘中超’。徐汇区两家最高级的美发厅是紫罗兰和红玫瑰,属于‘特一级’,属于‘中甲’,和静安的百乐门、卢湾的白玉兰、虹口的香港、南市的菊花等一个级别,当然也很了不起了。”

市民心愿:希望老店能一直传承下去

记者注意到,“红玫瑰”有一个特色,那就是老师傅多,店内最年轻的师傅也要四十多岁了,而年龄最大的已经六十岁。蒋师傅是当年顶替父亲来沪工作的,在“红玫瑰”一干就是近四十年。夏师傅今年六十岁,退休之后在店里继续发挥余热。他告诉记者,当年从学校分配到理发行业工作,在“红玫瑰”一干就是三十多年。有意思的是,一位阿姨进店之后叫夏师傅“小夏”。

在一些老顾客看来,“红玫瑰”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都非常好,师傅基本功扎实,很多客人都是冲了师傅的技术来的。夏师傅曾经拿过不少美容美发行业的冠军,他告诉记者:“我们的手艺都是从老师傅那里传承下来的,是几十年积累下的经验,很多师傅都有行业证书和比赛证书。”

理发师在为客人修面刮脸

沈思睿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曾经跟随家人去过红玫瑰,“记得当时是因为父母要去参加亲眷的婚礼,母亲便在友人的推荐下,慕名前往,我也跟着去了。记得那里的女宾和男宾都是分得很清楚的,母亲在烫发,我就在一旁等候。有服务员热情上来招呼我说:‘年轻朋友是勿是也拿头势弄弄清爽?’我那时候一直留着没有经过任何修饰的平头,所以婉拒了,我当时的观念是只有中年人才会去美发。店里的设备当时已经是花样繁多了,但还可以看到那种老式的理发椅,还有修面刮胡子刀用的那种皮带。上了年纪的理发师傅差不多都操一口极具特色的淮扬方言,但说起上海音也很标准。顾客一进门,顾客一进门,都热情地笑面迎客:‘稍为坐一歇,马上就好唻。’‘嗯那,老样子,晓得喽。’记忆中,那里顾客蛮多的,让本就不算大的店面显得很热闹。交谈声、吹风机和各种设备的声响混杂在一起,显得很有生活气息。”

红玫瑰美容院资料照片

市民“纳瓦隆大炮”小时候也去过“红玫瑰”,在他印象当中,每到夜晚,理发店、美发厅的门口都是霓虹灯闪闪,儿时店门口那不停旋转的三色柱,一直都吸引着他的眼球,那些在理发店戴着烫发筒端坐着的顾客,一直引起他的好奇心。

理发是刚需,人人有需要。对于怀旧的市民来说,国营美发店有一定的吸引力,不过,服务方式和服务理念是否也可以与时俱进?各种业态理发店的各经营理念及其多元化的并举之路,也能让不同的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,这也是众多消费者所乐见的。

在店内聊天时,有多位老顾客希望“红玫瑰”能像师傅的好手艺一样一直传承下去。市民“玫瑰公主”说:“像现在这种老的理发店、美发店越来越少了,原先他们也是上海的一个服务特色,我希望这样的店能够一直保留下去,甚至越来越多,这也是上海人的一种情结吧!”
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
今日关注
文章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