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 滚动

当琵琶“吟诗”、唢呐“跳火把”这场音乐会用音符叩开“无言之境”

时间:2025-05-18 16:32:51    来源:东方网   阅读量:7914次   

东方网记者熊芳雨5月18日报道:昨晚,“语言的边界——无言之境”音乐会在捷豹·上海交响音乐厅上演。这场以音乐探索“不可言说之境”的演出,以“寻味”“云章”“土风”“神曲”为脉络,融合雅致艺术与民间元素,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多重面貌。

作曲家瞿小松的《神曲》以屈原《九歌》为蓝本,演奏家运用笛、箫等多种吹管乐器,通过音色变幻构建奇幻世界。现代技法解构下,乐器成为沟通天地的媒介,音乐从“庄严”升华至“礼魂”,最终超越意象,在寂静中与沉默达成和解。

郭文景的《祭祀·火把·烈酒》将听众带入滇西秘境。唢呐嘶鸣、打击乐躁动与笛箫滑音交织,还原火把节狂欢与祭祀神秘。原始节奏与民歌主题,展现人与自然共生的豪放,暗藏先民与自然对话的情感密码。

何占豪的阮协奏组曲《吟诗感怀》以古诗为灵感,构筑文人精神桃源;王丹红的《云想花想》借琵琶与管弦乐对话,演绎浪漫诗韵。李博禅《青青思念》诉说时光眷恋,李渊清《寻隐》以笙与钢琴碰撞,诠释“寻”的精神图景,引发对记忆与隐逸的深层思考。

音乐会还创新融合多元艺术,艺术家陈巧巧、胡建君的绘画及书法作品融入多媒体视觉,为音乐增添视觉韵律。指挥与策划彭菲以细腻情感串联全场,让“无言之境”焕发鲜活生命力。正如她所言:“真正的无言,是语言在音乐中重获新生。”这场音乐会证明,“无言之境”并非沉默,而是万物在音乐中找到了共生的语言,在听众心中奏响文化共鸣。
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
今日关注
文章排行